本文来自极客网(www.fromgeek.com)。
极客网·网络通信7月18日当美国电信巨头AT&T宣布5G RedCap技术实现全国覆盖时,整个物联网行业都清楚:这场围绕中速连接市场的争夺战,终于迎来了关键转折点。
截至目前,AT&T的5G RedCap服务已覆盖全美超过2亿个接入点(POP),不仅为可穿戴设备、XR眼镜等消费级产品打开了新通道,更让医疗保健、工业传感器等垂直领域看到了低成本联网的可能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AT&T这一重磅宣言背后,也藏着该运营商难以启齿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。
RedCap是物联网的“中间力量”
5G RedCap(Reduced Capability,精简能力)的价值,恰恰在于填补了现有网络的空白地带。
在5G生态中,eMBB(增强移动宽带)主打高速率,mMTC(海量机器类通信)聚焦大规模连接,而RedCap则瞄准“中速刚需”场景——它能提供100Mbps级别的稳定速率,功耗仅为传统5G模组的1/3,成本比eMBB模组低40%。这种“刚刚好”的性能,完美适配工业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回传、车队管理的定位追踪、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测等需求。
AT&T此次落地的RedCap网络,已迎来首款商用设备Franklin Wireless RG350移动热点。这款搭载高通骁龙X35调制解调器的设备,既能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稳定的多设备联网能力,也可作为工业现场的临时网络枢纽。更关键的是,AT&T正联合Semtech、Telit Cinterion等模块厂商加速认证进程,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内,从智能穿戴到资产追踪器的各类设备,都将批量接入这张网络。
5G SA部署滞后制约RedCap发展
然而,AT&T的高调宣布背后,藏着一个未被正面回应的核心问题:5G RedCap依赖独立组网(SA)的支撑,而当被问及“5G SA是否已全国覆盖”时,AT&T选择了沉默。
这一细节揭示了行业的现实困境,目前全球范围内,5G SA的部署进度远不及预期。聚焦在美国,截至2025年中,美国仅T-Mobile明确宣布实现全国SA覆盖。SA组网的滞后,直接制约着RedCap的潜力释放。非独立组网(NSA)下的RedCap,实际性能与4G Cat.1bis相比提升有限,难以满足低时延、高可靠的工业需求。
ABI Research的预测显示,2024-2029年全球RedCap模块出货量将达8000万个,但这一数字的前提是SA网络的广泛落地。若基础网络建设跟不上,RedCap很可能重蹈“5G物联网叫好不叫座”的覆辙。
运营商的物联网赛道卡位战
AT&T的激进布局,本质上是对物联网市场主导权的争夺。
在美国,Verizon早已通过窄带物联网(NB-IoT)占据消费级物联网半壁江山,T-Mobile则凭借SA网络优势深耕工业领域。RedCap的全国覆盖,让AT&T得以在“中速市场”撕开一道口子——既能用更低成本承接传统4G物联网的升级需求,又能向企业客户兜售“5G全场景解决方案”。
对行业而言,AT&T的动作将倒逼整个生态加速成熟。模块厂商需尽快推出适配产品以抢占先机,设备制造商则要重新规划产品路线图。例如,原本依赖Wi-Fi的工业传感器,可借助RedCap实现更稳定的广域连接;医疗设备厂商能以更低成本开发远程监测终端。正如AT&T所言,RedCap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“下一波物联网创新的关键引擎”。
不过必须认识到,但这场狂欢的可持续性,仍系于5G SA的推进速度。当RedCap的“精简能力”遇上SA的“网络韧性”,才能真正释放“低成本+高可靠”的化学反应。AT&T此刻的沉默,或许正是行业转型期的缩影:技术落地的兴奋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焦虑,正在5G物联网的赛道上交织前行。